|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桂阳寺庙庵祠留胜迹

桂阳寺庙庵祠留胜迹

关键词:桂阳寺庙,庵祠留胜迹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桂阳寺庙庵祠留胜迹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ui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4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王闿运在《桂阳直隶州志》为桂阳的寺观道庙开辟了一个专版《伽蓝记》,称桂阳寺庙道观“虽无洛阳之闳富,或同莲社之清尘”。由此可见,桂阳的寺观,早已名声远播。九鼎山的广润寺、团山石的扶苍山寺、城郊的能仁寺、鹿峰庵及以后的静室庵、报恩寺、定香寺、五云观、清灵观等等名声大噪。几朝几代,祠庙的崛起繁花似锦,尤其是城区的庙宇,尺咫而立。名气高旺的,东有文庙(孔子庙)、先农坛;西有汉顺平侯赵将军庙(子龙庙)、宝王庙、十三娘娘庙、财神庙、神祗坛;南有蔡侯祠、诸葛祠、关帝庙、灵润侯祠、城隍庙、吕祖庙、昭忠祠;北有社稷坛、八蜡祠、禹王祠等,到清代嘉庆年间,州城上下,计有寺观编户343处,清同治年间计395处,均系较有名望寺庙之所。实际建寺庙奉像者,许多尚未计内。可见桂阳人受楚文化的影响, 信奉道教、佛教及敬奉先贤神灵的风气十分深远。




  这些寺庙建筑布局,大的有如仿作官署设置,小的也与比较有气派的民居媲美。一般前有三门(或称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以象征“三解脱”。沿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建一厅殿堂,周围有廊屋或楼阁。




  寺庙的环境,峰峦隐映,松桧荫郁,岩壑幽胜,水流花放,更甚者是它的历史文化丰厚蕴深。一座座园林式的建筑,至今刻映在人们的心里,难以忘怀。它们是研究历史优秀文化,开发旅游事业、促进桂阳经济繁华的珍贵资料。这里选介几处,供人回味。




  团山石扶巷山寺,在光明乡与华泉乡交界处。




  广润寺,在县北九鼎山(即坛山)西北山腹,始建于唐代以前。清康熙年间,文化名儒何其高在《坛山游记》中写道:“寺在腹中,至近反不见。下行曲折,两渡危桥,由便道即入寺门”。唐代初期,广润寺的环境已声震朝廷。唐高宗仪风三年(668),皇上下诏赞誉:“南方有山搜险,中有圣人足迹,石穴流泉。”唐中宗景龙二年(708),皇帝颁诏在九鼎山寺院开设戒坛,于是,与九嶷山齐名的九鼎山,在桂阳州、永州、衡州及广东名声大噪,自此称作“坛山”。




  走进三门,在门柱上闪亮着黑底金字对联:“名随时雨显,心与石泉清”,把广润寺的著名与香客清静心胸标榜于前。寺内宽敞宏伟,占地面积达两千平方米,明清时期,能纳三、四百僧人。常年梵音缭绕,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寺院为古树芳草环抱,两旁清澈山溪欢唱不息。从山下远远仰望,不见寺容。只见浓荫上空白烟袅袅,直上云霄。身居这处清幽无尘的世界,确让你“心与石泉清”。




  几经千百年创下这座难得的幽美园林,上世纪中已人为拆毁,上百通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石碑,均被拉去架桥铺路。唯有寺前草坪中那两株高大挺拔的千年银杏,仍枝叶茂密,傲然屹立。犹如在缅怀已失去的宏伟建筑和往日的佛事辉煌,或许在呼唤那幽静无尘的天然乐土再塑人间。




  鹿峰寺,屹立在桂阳县城东塔岭巅。原名鹿峰庵,至民国时期改称鹿峰寺。




  据清《康熙州志》记载:鹿峰庵始建于唐代,历代频圮频修。明万历四年(1736),州民徐天和随同里民袁仲仁捐资重建殿宇僧房,并在寺外栽松植竹,扩大殿堂,幽化环境。妆点得寺院群松郁郁,修竹琳琅,元阁高开,白云鳞砌,清风拂拂,前籁自生。故其门首书有“元阁清风”之匾额。明代知州蒋学成观后,兴奋中吟诗一首:“闻来散步鹿头峰,翠黛晴峦俯视中。林鸟不惊飞我过,山花无意向人红。云归古洞宾高阔。水满平沙看落鸿,野寺僧来空不语,一声钟磬半岩风”,把这座古寺和周围环境赞颂得美不胜收。




  历经百年,风雨无情,古寺沉受摧折。至清顺治丁末(1649),僧人荘圆、荘贵,募资鸠工,依旧建造,使古寺又焕新容。一时间,游客络绎,香火繁盛,成为湘南一大名刹。




  走入三门,沿街拾级而上,天王殿前,两大金刚威立,左右钟楼鼓楼,晨昏传韵,敲得端座殿龛的弥勒佛,笑对人间。走入大雄宝殿,三尊不同化身的释迦牟尼像,威严注世,各种形态的罗汉,忠于职守,护卫佛祖。后堂那座南海观音,足踏莲花,手持柳枝净瓶,在默默点化香客。两廊的殿屋禅堂,楼阁库房,相对工整,那两层重檐的翘角,傲向四空,增添了整个寺院的雄壮威武。全院宽敞舒适,常住有三、五十人在此修禅传经。清代至民国年间,桂、郴、临、蓝、嘉等地僧徒在此授戒。民国三十五年(1946),最后一批受戒的僧人今犹有存。全国佛教界名僧宣扬和尚,今住香港,常来广州、韶关、长沙、南岳从事佛教活动。




  因此处环境隐密,二十世纪初中期,共产党派肖克、王淑兰等人,在此指导桂阳及周边县乡人民开展革命活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文化大革命”风暴卷来,一夜之间,夷为废墟。1998年,经湖南省佛教协会批准,僧人耀成法师筹资重建。一座钢筋混泥土的仿古建筑竣工后,成天香火缭绕,经韵飞扬,香客游客,如云似水,成为桂阳县城一道亮丽的旅游观光景点。




  能仁寺,在城南郊外,甚前唐古刹。五代时叫大云寺,后又称崇福寺。寺内置有南汉铜钟,钟文铭刻:“大汉桂阳监敬铸铜钟一口,重二百五十斤,谨舍于崇福寺,永充供养。特冀殊因,上资国祚,次及坑炉,民庶普获利饶。大宝四年(五代南汉96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设斋庆赞讫。谨记。”铜钟甚我地取材铸造,证见当年桂阳的采矿、冶炼技术发达和工艺的精良。




  宋大祖三年(952),改为“承天寺”,元丰中,凡“天”字用避讳悉除不用,故改名为“能仁寺”,后倾圮。明洪武时,自然无尘二僧重修。宣德九年(1434)赐号“金轮”。自此房舍宽绰,环境幽丽,名声远播。州官有重大礼仪活动,都在此举行。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