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桂阳公祠戏台冠荆楚

桂阳公祠戏台冠荆楚

关键词:桂阳公祠戏台,冠荆楚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桂阳公祠戏台冠荆楚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ui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1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祠堂初为祭祀祖先之所,其历史渊源、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都首屈一指。


  

  中国的祭祀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社会时期,至商代相当推崇。周代受宗法制度的制约,产生以宗族为集合体建造宗庙。唐宋以来,宗祠建筑形制要求整齐严肃、庄重朴实。明清时期,提倡工整豪华、百花齐放。




  明代时,全国人口又一次大迁徙,江西填湖南形成大势所趋方向。桂阳县多处居民,是外来定居。随着人口增多,形成同姓家族分立村庄,及至清代,往往一个始祖的后裔,发展成几个村落。如泗洲乡竹溪颜姓,到清代中期建村8处。莲塘乡莲塘彭姓分立七村。为了祭祀祖先,各村兴起建造宗祠的热潮,其最大特点是吸取外来宗祠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起来,用在建筑业上,使宗祠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明清以来,由于桂阳州的文化、教育、艺术进入大发展的高峰,各项事业需要一个开展活动的平台,这样就促使祠内建筑结构的改革。宏观遗存的宗祠建筑情况,其它各地的宗祠仅限于祭祀集会之用,而桂阳的宗祠,却推向一个综合体的布局,既用于祭祀、集会,也开展政务议事,设宴酬宾,开馆教学,娱乐演唱。多数宗祠有戏台、书舍、殿堂、厨厕配套工程,成了村中一个凝聚人心的文化活动中心。




  清代初期,宗祠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整体布局分两类形制。一类为四合院式,祠内无戏台,一条前门从中间开设。步入大门,两边各设小套间,以备教师和管理人员居住。左右分道,两廊是书斋,中间是天井,上为厅堂,设有神台。犹如一座古代书院。另一类宗祠,前有庭院,穿庭院而入宗祠。小村宗族的大门只在前墙的一侧,设置一扇双开门;中型氏族的宗祠在前墙左右各开一门;人口多的大宗族宗祠,设门三大扇,中间大门一般不予开放,遇上重大事宜才开中门。走入祠堂,一种深厚的文化气围、强烈的艺术魅力、久远的历史风光、精巧的建筑设计,向你迎面扑来。第一进是戏台,戏台从脚至顶每样构件以英姿美貌,迎客观赏。第二进是天井,四面以规整的青条石框边,中铺四方形青石板,以利排水、通风、采光;第三进是中堂,最令人赏识的是中堂砖墙上的大幅彩色壁画,色调和韵,线条准确,表现的内容、选择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第四进为神堂,供奉历祖历宗的灵牌及尊敬人物的塑像。山墙砌马头墙,也称风火墙,以利通风防火。硬山式顶。整体布局充满儒教礼俗和道教天地人合的思想理念。




  因为桂阳自明清以来,进入文化艺术大发展时期,人们喜爱文艺演唱,宗祠戏台虽布满全县各个角落,但因宗祠演出场地不宽,观众容纳不下,还不能满足演出的需求,因此,各地还在村外建有庙宇戏台、圩场戏台、道口戏台和草坪戏台,城里还有会馆戏台。至民国末年,全县有古宗祠、戏台481座,1956年调查尚存380余座。都展现了清代的传统建筑风格。其中精品很多,泗洲乡下阳村欧阳氏宗祠和竹溪村颜氏宗祠及太和乡大溪村骆氏宗祠,均先后批准列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乡下阳村欧阳氏,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后裔。欧阳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经历代进行维修,保存了当年美观风貌。全长37.6米,宽14.8米,宗祠以青石条为基础,上为砖木结构。大门三扇,中门槛为长条青石,两边置石狮石鼓,木门柱立石鼓座上。门簪镂雕盘龙及八卦图,上悬“进士第”匾额。第一进是戏台,台座为青条石叠筑。围台石雕满奇花异草,两前角柱石雕刻变形的大象和麒麟头胪,上面横围石条,嵌有一对石狮滚绣球,给你一种浪漫而古朴的感觉。台中两根转柱,下段以圆形汉白玉为座,两条刻工精细的游龙盘绕在石柱上,头向上昂,有如要冲向蓝天的姿态。上部木柱支撑顶棚。顶棚由木板妆饰成覆盆藻井,上刻花鸟,彩色鲜艳使舞台显得高阔。前面檐口,七层镂空雕的双龙争日,气势轩昂,各不相让。舞台两侧檐,雕刻八仙飘海,旁有花鸟虫鱼陪护,显得清静潇洒。左右转角处,以木质莲花相叠成斗拱。台顶四角,以膏泥堆塑龙头,形成飞檐翘角,笑傲苍天。瓦瓴安陶质彩色葫芦成歇山式攒尖顶。舞台前后,以木板和雕花窗棂相隔。后台为化妆室,台左右两边伸出楼阁,供演员住宿和收藏道具。戏台的造型,吸取民族传统的艺术美,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第二进是天井,以方形青石板铺地,四面镶青条石,非常工整,光鲜洁净。第三进是中堂,堂中竖两排六根木柱,柱础抱鼓石周边雕刻吉祥动物花草。柱顶架梁与山墙相牵。坊木及梁端刻凿龙头、鹿头。砖墙粉涮石灰涂料,绘有8幅彩色壁画,表现古代人物故事。墙壁题写对联:左为“勋猷桓曜乘三史”右为“门第高华列四家”。第四进为神堂,门首悬有“文忠堂”匾额,文忠公即欧阳修。下阳村是欧阳修的后嗣在衡州做郡守时,辞官未回故里,迁居常宁县柏坊落户,后来其中有一孙迁来桂阳泗洲桔水村(今下阳村)住,故欧阳修是其始祖不误。




  堂内正中摆设祭台,台为石质,长1.8米,高1.2米,宽0.8米。祭台四面雕刻龙凤花鸟图像。上供欧阳修灵位牌和塑像及历祖历宗牌位。两边悬着对联:“迹著庐陵推第一;表师天下慕无双”,为欧阳修歌功颂德。神堂布置得庄重肃穆,大方美观。整个欧阳氏宗祠,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庭院戏台、中堂、神堂精雕细刻,以形态各异的龙身为主,配以吉祥人物、动物花草图案和对联,文气秀伟,工艺豪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工艺的优秀特色,堪称湖南罕见。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不虚传。




  移步竹溪村的颜氏宗祠,又有另一番情趣,最值得令人嚼味的,是戏台的封檐板镂雕二十四孝图案,那些人物的刻划,栩栩如生。中堂上那四根圆形石柱,高约6米,周长1.65米。在古代的乡村建筑中,能见到如此气派的规模,真叫人咋舌。而太和乡大溪村骆氏宗祠的建筑花样繁多,最值得注目的是戏台装壁上的演出留言。这座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举行竣工开业的庆典仪式时,请来一个昆班演出十五天,这班演员们把每天演出的剧目写在舞台的装壁上,十五天共演出50多个节目,至今留存完好,这对研究桂阳昆曲(即湘昆)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铁证。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