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桂阳历史名人陈毓英

桂阳历史名人陈毓英

关键词:桂阳英雄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桂阳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ui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8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桂阳历史名人陈毓英


陈毓英 (1893~1972)是桂阳县泗洲乡人,他的一生有两大功绩:第一是在他担任粤汉铁路局长期间,最先打通了南岭隧道,使千年阻隔的广东和内地成为通途;第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作为抗日将领(授少将),光荣负伤。


  祖先重洋务两家送一人


  陈毓英的祖父陈士杰是晚清的山东巡抚,他思想开放,曾最先在山东建立电报局,亲自学习发报,又有过在山东修筑铁路的想法,但几次与洋人谈判不成,对科技积弱有切肤之痛,决心送儿孙出国留学。在陈士杰的孙辈之中,陈毓英聪明、睿智,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但送出国留学,是需要一大笔钱的。陈士杰奉公廉洁,告老还乡后,又在桂阳扶贫济困,哪再有财力?幸好陈毓英的母亲程氏,是两淮盐道程商霖的姐姐,而程家乃 “衡阳首富”。于是由两家合计,由陈家出人,程家出钱,送子孙出国。当时,“修铁路”和 “去德国”是最时髦的,于是他们选择了送子孙去德国学铁路工程。


  打通南岭隧道 天堑变通途


  陈毓英从德国学成归来时,国民政府正在修筑粤汉铁路,而株 (株洲)韶 (韶关)段的420公里迟迟难以完成。原因是这一段要经过险峻的南岭,耗资巨大,工程开开停停。陈毓英回国后,便为粤汉铁路的修筑四处呼吁筹款。1933年,陈毓英被委任为粤汉铁路局局长,开始领导修筑最艰难的株韶段工程,同时翻开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他成立了株韶段工程局,委任著名工程师凌鸿勋为工程局长,一方面亲临前线督促,将在德法学习的修路技术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又多方与外方谈判筹款。由于他有留德背景,能够运用英语斡旋,极大地帮助了修路资金的筹措。曾有乡人建议将铁路绕道去桂阳,陈毓英秉公办事,没有同意。1933年7月,在陈毓英的主导下,粤汉铁路发起了打通南岭的工程。到1935年9月,南岭所有重要隧道皆被打通,粤汉铁路自南往北连接到郴州。千年阻绝的内地和南粤,从此变为通途。


  修路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陈毓英在自传中写道: “南岭多瘴气,瘟疫流行,常有工人病毙。”最初的几个洞口被打通时,“南北一通,气流振荡,隧道内工人纷纷倒地,有人晕死……”完成粤汉铁路最艰难的一段后,陈毓英受湖南省长程潜之邀,在1936年2月离开粤汉铁路局。经他苦心经营的粤汉铁路也于1936年4月,在他的继任人手上全线通车。


  西北抗战 遭日机轰炸负伤


  随着抗日战争打响,陈毓英投笔从戎,跟随程潜上到了抗战第一线。1938年,程潜被任命为天水行营主任 (辖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及第一、第二、第八、笫十战区),统一指挥中国的北战场。陈毓英也被委任为五省行营秘书,授少将军衔,职位十分重要,常跟随程潜参与办理西北各省、四大战区的军政大事。1939年3月7日,日本飞机对西安进行轰炸。在日本间谍的指引下,日机找到了行营位置,炸塌了防空洞,死伤一百多人。陈毓英命大幸免,原因很具戏剧性:由于他身负重责,警报拉响后,还要收拾重要文件,所以被多次催促,仍迟迟不走。钻防空洞时,别人都到了里面,他还在洞口。防空洞被炸塌后,抢救的人挖开洞口,首先看到的就是他肩上的 “将星”,赶忙抢救。结果是,跑得快的人,许多在里面闷死了,迟迟不肯进洞的他却活了下来。只是他左臂负伤,加之受气浪冲击,已不省人事。陈毓英负伤后,被送往大后方治伤,后来由于战事的变动,再也无法回到战场。日本投降前夕,他携妻子和儿子,回到了故乡桂阳县泗州寨暂避。


  告老还乡 献余热名垂青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潜电报召陈毓英回长沙。陈毓英是程潜家中的常客,多年不见,程潜和夫人郭翼青特意在家中设宴,为抗日负伤的他 “压惊”。座中程潜问:“新国家成立了,季和 (陈毓英字)有何打算?”陈毓英回答: “我是个干铁路的,不懂政治,粤汉铁路修好了,恐怕就没有我多少事了。”此后,陈毓英被委为闲职:湖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程潜又曾问陈毓英: “参事室的参事,既可留在长沙,也可回原籍赋闲,每月工资照寄,季和属意哪种呢?”陈毓英说: “我身边的3个子女,秉泽、秉诚、秉安都未长大。长沙米贵,居大不易,我还是回桂阳老家吧。”就这样,陈毓英在1953年携全家回到了桂阳,住于桂阳城何家巷、七里街等地。


  陈毓英的最后近20年,都是在桂阳度过的。他与何伯言老人 (黄克诚大将老师)、陈道亨 (陈毓英兄,培才中学倡办人之一)、刘咏增等人一起,整理出有关蔡伦、赵子龙、胡腾等的文献,这是建国后桂阳县第一批历史资料,并为保护桂阳县文庙、胡腾悬棺等多次向省政府呼吁。可惜声微力薄,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自身难保。1972年,陈毓英病逝于桂阳丁字街家中,享年79岁。病中,新成立的湖南省革委委托桂阳县革委,派人前往探视。其逝世后,湖南省革委又派人赠送花圈,并送葬于现桂阳县欧阳海广场附近的羊角岭。


  (作者系深圳作协副主席,全国报告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近期作品 《大逃港》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和好评。)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